國家能源集團運輸產業包括鐵路、港口、航運三大業務領域,擁有2408公里鐵路網、三大港口及61艘自有船舶,是集團公司煤電化運全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國家能源集團運輸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構建智慧運輸體系,智能鐵路、智能港口、智能航運建設全面展開,交通強國試點項目穩步推進,智能駕駛、貨車狀態修、移動閉塞等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智慧運輸建設呈現出以點帶面、百花爭艷的良好局面,為國家能源集團一體化產業協同賦能,為暢通國家西煤東運通道,保障能源供應提供了堅強支撐。
智能運營——優化管控模式
涵蓋集團總部、157個車站、3家子分公司調度、運輸生產、物流、財務等部門的國家能源集團鐵路調度信息系統,是集團公司鐵路運輸的“大腦”,實現了全集團“一個調度所”的目標,各專業、上下游單位的運輸計劃協同編制,行車設備集中控制,運輸生產全流程管控,各工種各環節聯動協同。
一列滿載煤炭的火車緩緩駛進翻車機房,精準定位到指定位置,翻車機夾住車廂進行180度翻轉,重達幾百噸的煤炭立刻從火車落下,經過皮帶輸送到儲煤堆場,形成一個個萬噸煤垛,等待裝船作業。這是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接卸煤炭列車的日常工作場景。
黃驊港務有14個翻車機、17個裝船泊位,生產調度智能化系統精準計算出全港列車、堆場、船舶最優流程和設備維修的可視化時間軸,實現生產調度、維修協同智能化。
“黃驊港可接卸C64、C70、C80三種車型,大約有27個左右的煤種在港內周轉。因到港列車、煤種以及港內接卸設備的不同,以前完全靠人工計算,選擇最優的作業流程,個人差異化較大,效率不穩定。經過生產調度智能化系統精準計算可得出最合理、科學的作業方案,高效穩定實現生產調度、設備維修協同配合?!秉S驊港務宣傳員劉建玲對港口接卸效率的提高深有感觸。
同在渤海灣的天津港務公司,研發了國內首個高效智能煤炭鐵海轉運直裝工藝,開創了國內散料行業流程智能化控制的先河。
“原來是先把煤炭從火車卸到堆場,再用斗輪機取料裝船?,F在是從火車直接卸到船艙里,船艙裝滿后系統可在線切換到堆場,卸車裝船都不耽誤,這就叫多目標在線智能切換?!碧旖蚋蹌展緞撔鹿ぷ魇依铋L安主任生動地解釋了工藝的特點,“工藝開創了精確到秒級的物料追蹤算法,可以精準計算物料下一秒到達哪個位置以及物料實時重量。單列車直裝節約電能1435千瓦時,煤炭價值鏈兌現周期大幅縮短,貨物周轉效率提升98%?!?/p>
大海航行靠舵手,“船舶運行管控系統的研制與應用”已通過中國船級社專家驗收評審,開展智能機艙、智能能耗和網絡安全三個船舶智能符號相關研究工作,“神華536”輪成為國內首艘通過改造獲得中國船級社船智能船舶入級符號的船舶。
目前,國家能源集團運輸產業的智能運營仍在不斷完善。萬水泉南站和黃驊港站智慧車站建設正緊張進行中;珠海港務煤炭智能“采制化”項目也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可實現煤樣自動采樣、存儲、傳輸、化驗,集團公司運輸產業智能運營工作呈現百花競放的良好局面。
智能裝備——打造發展引擎
鐵路線上,藍白相間的“神華號”24軸電力機車正拉響汽笛,這是目前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按照運輸需求,可進行八軸、十二軸、二十四軸等多種形式編組,具備定速、自動過分相與多項自動保護功能,在機車判斷運行不安全的情況下,還能實現自動停車,確保列車運行安全。
智能裝備建設是國家能源集團運輸產業發展的巨大引擎之一,近年來,集團不斷提高運輸生產全鏈條智能化水平,在重載鐵路、綠色港口、智能航運各領域研發了一大批智能裝備,總體技術水平行業領先。
“智能駕駛可以兼容機車多種工況、多車編組等運行需求,可以代替乘務員98%的操縱流程,還可以根據站場信號列車發車,運行途中根據線路和氣候條件,包括前方線路有無障礙物以及風霜雨雪等數據和情景模式進行自動探測,操縱也更加安全了?!眹夷茉醇瘓F包神鐵路機務分公司智能駕駛司機陳祥介紹說,“牽引一列萬噸列車以前需要三臺電力機車6名機車乘務員,智能駕駛投入使用后,同樣的三臺電力機車只需要4個人?!?/p>
移動閉塞是國際鐵路公認的提升安全指標和提高運輸效率的最佳控制系統,通過控制同一條鐵路上多列車的安全間隔時間,防止列車追尾。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是國內第一條在重載鐵路采用了移動閉塞系統的鐵路線,目前已完成19個車站、12臺“神華號”機車設備改造。
“移動閉塞系統通過北斗定位,精準掌握前車與后車的距離。安全、效率、效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列車平均發車間隔由11分鐘縮短至7.3分鐘,年運量增加4000萬噸,信號系統設備運維成本降低20%?!彼伏S鐵路公司科技部孟憲洪經理形象地介紹。
由國家能源集團鐵路裝備公司研發的25噸軸重鋁合金煤炭漏斗車樣車在集團自有鐵路線上投入試用一年以上,完成81次全周轉。
“25噸軸重鋁合金煤炭漏斗車具有自發電、自識別、自診斷、網絡化的特點,可以實現車輛運行狀態和故障實時監控,是國內第一款智慧環保重載鐵路貨車?!辫F路裝備公司科技發展部項目主管王蒙說道。
海上安全、高效通信一直是個難題。國家能源集團航運公司建成國內首個高寬帶、低延時、安全可控的海上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靶l星通信系統的應用大大增加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船員與家庭及外界的信息聯絡也更暢通,真正為船員辦了一件大好事?!薄吧袢A518輪”船員肖春鵬非常感慨。
國家能源集團智能裝備建設持續推進。鐵路牽引變電所智能化改造逐步開展,黃驊港形成覆蓋散貨港口裝船機全機型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珠海港5G集群通信系統運行,集團公司運輸產業智能裝備已經成為國家能源集團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智能運維——筑牢設備保障
基于北斗衛星定位技術、5G技術和物聯網技術,集團建立了貨車實時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了在無電源狀態下,對貨車的實時定位、精準里程計算,并繪制了鐵路全線GIS地圖。
依托精準高效的車輛技術狀態監測裝備和狀態修智能信息化系統,集團公司自備車檢修突破了以時間為基準的“計劃預防修”模式,實行四級“狀態修”,鐵路貨車單車全生命周期檢修成本至少降低12%以上。
“公司在518列主力車型上安裝了自供電北斗定位終端,采用自主加密算法通信傳輸,生成的相關數據在鐵路貨車運營管理、重載鐵路貨車智能運維‘狀態修’、列檢作業管理和費用核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辫F路裝備公司科技部王洪昆介紹。
國家能源集團持續提升設備設施運維智能化水平,提升運輸系統的效率和服務能力。目前,包神鐵路、朔黃鐵路、黃驊港開展的以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控為目的智能化建設工程,階段性取得成果,逐步提升運維質量。
在隱患風險、設備故障、運輸事故等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標準化智慧安全管控體系同步構建,利用高精度定位、視頻智能分析、接口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對機車、車站、作業人員、防護人員實現綜合管控,構建起人車地協同、多環節全聯控的安全防護閉環體系。
“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運輸產業深入貫徹國家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戰略部署,落實集團“一個目標,三型五化七個一流”戰略,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智慧運輸建設步伐,提升運輸產業高質量發展,點亮能源運輸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