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倳浀恼佌伓?、殷殷重托,更加堅定了國家能源集團綠色低碳轉型的信心和決心。
國家能源集團作為我國最大的一次能源供應企業,煤炭、煤電、風電、煤制油化工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圍繞更好發揮煤炭主體能源和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國家能源集團積極推動煤電按需布局、穩妥轉型、先立后破,推動非化石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推動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電力產業低碳化、數字化、高端化、服務化轉型升級,在推動能源革命中當先鋒作表率。
煤電按需布局穩妥轉型
國家能源集團積極推動煤電按需布局、穩妥轉型,推動煤電從基礎性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變。2021年,集團857萬千瓦火電高標準開工,732萬千瓦高質量投產,煤電系統調節能力大幅提升,為緩解全國用電緊張局面,保證電力供應作出突出貢獻。
作為集團在湘實施“一南一北、統籌發展”布局的先行項目和湖南省重點能源項目,2021年10月27日,湖南永州公司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號機組是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每千瓦時煤耗269.12克,是同類型效率最高的機組之一,脫硫廢水及其它廢水全部實現了零排放?!焙瞎疚幕靶麄鞫壷鞴芡鯐⒔榻B。
國家能源集團一方面布局超低排放煤電項目,一方面加大碳捕集、利用等技術研發應用力度。
2021年6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5萬噸/年CCS示范項目在北京國電電力錦界公司采用化學吸收法,捕集燃煤電廠二氧化碳,連續生產出純度99.5%的工業級合格液態二氧化碳產品。該項目開展的技術研究和工業示范,形成了適用于我國燃煤電站煙氣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的新技術體系。
“項目采用了復合胺化學吸收方式,煙氣通過水洗、低溫吸收、高溫解析出二氧化碳氣體,壓縮干燥冷卻后,制成液態二氧化碳?!卞\界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文介紹說,“這套裝置將電廠達標排放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集中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用于油田開采?!?/p>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科環集團煙臺龍源技術公司自主開發的第一代混氨低氮煤粉燃燒器,首次以35%摻燒比例,在40兆瓦燃煤鍋爐上實現了混氨燃燒工業應用,氨燃盡率99.99%,實現對氮氧化物的有效控制。該項技術成果可通過對發電、工業等領域的燃煤鍋爐低成本混氨燃燒改造,實現化石燃料的替代,實現二氧化碳大幅度減排,為更高等級燃煤鍋爐混氨燃燒系統的工業應用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表示,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大國重器”,勇擔社會責任,科技創新引領強企之路的步伐從沒有間斷,在國際上首次開發出高比例混氨燃燒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2年,集團公司繼續大力提升煤電清潔低碳水平和調節能力,加快推進“三改聯動”,推廣先進適用的發電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實施現役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升級改造,建立更加先進、清潔的煤電體系和運營指標,鞏固提升集團公司煤電高質量發展水平和品牌形象。
非化石能源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優化新能源開發布局,進一步加快重大水電基地建設,推動源網荷儲、風光水火儲一體發展,推動非化石能源又好又快發展。
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項目開工1968萬千瓦,新增裝機1089萬千瓦。風電總裝機5000萬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光伏總裝機860萬千瓦,同比增長4.1倍。
在冬奧核心賽區張家口崇禮,湛藍的天空下,星羅密布的風機迎風轉動。國家能源集團34座風電場入選北京冬奧會場館綠色電力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項目名單,將源源綠電匯流入網,點亮賽區。
在光能富集的祖國大西北,2021年12月20日,甘肅公司永靖縣光伏發電項目首批方陣并網發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130兆瓦,每年可為電網提供約2.3億千瓦時電量,相當于節約標準煤6.96萬噸,減少煙塵排放763噸、二氧化硫排放1830噸、二氧化氮排放1572噸、二氧化碳排放1.88萬噸,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能源集團重大水電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快。
大渡河流域水電梯度開發項目高質量推進。雙江口水電站是大渡河龍頭控制性水庫、世界第一高壩。2022年2月6日,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國內最大泄洪洞旋流豎井補氣導孔,3月6日,大渡河雙江口工程完成首臺大直徑全圓針梁臺車總體安裝。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后,每年可增發枯期電量66億度,有力增強大渡河全流域的控制和調節能力,發揮防洪、蓄水保供、水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綜合作用。
把多余的電力儲存起來,是儲能的通俗解釋。國家能源集團扎實推進瑪爾擋水風光蓄儲、新疆甘泉堡源網荷儲等一體化項目的同時,還研發攻關一批先進的儲能技術。
2021年11月10日,國內首個光火儲耦合飛輪儲能工程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靈武公司開工。項目總容量22兆瓦每4.5兆瓦時,突破了500千瓦級大功率飛輪單體的技術瓶頸,是國內第一個全容量飛輪儲能-火電聯合調頻工程,也是全球單體儲電量最大、單體功率最大的飛輪儲能。
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全力推進新能源“基地式、場站式、分布式”開發,堅持陸地、海上并重,加快建設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抽蓄電站等,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綠電。
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高度重視氫能生產及儲運技術研究,在產業標準規范制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聚焦氫能在傳統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中的耦合作用,拓展氫能在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
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國家能源集團依托風力、光伏電站和“大規模風光耦合制-儲-輸-用氫系統”綜合示范工程,為綠色冬奧注入國能力量。
“工程建有配套2MW的光伏電站,白天主要用光伏發電制氫,夜晚則用麒麟山風電場的風力發電制氫,為冬奧會奉獻綠色能源?!眹婋娏颖毙履茉垂军h群專責趙小敏形象地解釋了制氫站的工作原理。制氫站建設僅用時8個月,在冬奧會前夕正式投產,顯示了國家能源速度。
萬全油氫電綜合能源站是國家能源集團首個點對點直接服務用戶的項目,也是服務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氫能保障項目。站點35MPa日加氫能力1000公斤,另設一個日加注能力200公斤的70MPa移動加氫站,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及其他用戶提供加注服務。
從制氫到用氫,國家能源集團開發了加氫站安全監管平臺系統,率先推出了智能加氫機和移動加氫站等拳頭產品,積極打造“綠氫供應鏈”體系,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在奮進十四五的進程中,國家能源集團全面貫徹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大力推進CCUS、煤電混氨燃燒、漂浮式海上風電等重點技術攻關,有序開展電化學、飛輪、液態空氣等儲能調峰項目,率先開展氫能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奮力譜寫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貢獻國家能源力量。